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聚会】2016/1/10 重庆|当知行者与爱思青年到达山城

2016-01-11 爱思青年 爱思青年

1月10日,主题“知行者”的思想聚会一月城市大会重庆站在重庆天地如期举行。此次是思想聚会首次发起双城互动的模式,也是思想聚会首次与重庆的观众见面。


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

畅销书作家、公关从业者赵星

资深营销策划人周迓昕

中国独立纪录片之父吴文光

“不一樂乎”田野学校创始人田晨

重庆著名民谣音乐人张尧


6位知行者与450余位观众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故事。此次活动由重庆知名主持人冉昆与爱思青年理事长周玉亮联合主持。





田 晨

“建一所,去发现天地万物的勃勃生机,山河与土地的力量,被人们淡忘的古老智慧的乡村博物馆,你就是世界的魔法。”



从“潮、酷”的互联网,科学,转向了“土”的自然保护,乡土文化。2012年,她带了一波社会精英去了贡嘎山下的小村庄,看到各种各样的乡村问题,她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动对于乡村而言意味着什么。在她的田野学校里,大家会在一起干农活,跟着当地的孩子和牧民去放牧,跟老人家学习手工艺,学生们一起去设计乡村博物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人发生着变化,他们创造让不同生命相识的机遇,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城市人与乡村人,汉族人与藏族人,每一个人都把心一点点打开装进来。


在田晨行走乡村的这些年,她认为环保,不仅仅存在现在的科学知识里面,这种理念存在于当地的文化当中当地的文化乡土才真正是很好的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的源泉。




吴文光

历史,不只是那些载入史册的才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他们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告诉我们是谁.....”



出生在50年代,成长在60、70年代的“中国纪录片之父”吴文光先生,将他的行走用纪录片分享给在场的观众。纪录片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在困惑中他开始了个人创作之旅。而后,深受日本纪录片的导演小川绅介影响的他发现,民间有许多人,他们身上有许多故事,但他们从未与别人说过,因为从来没有人愿意走到他们身边去倾听。2005年,在村民影像计划中,参与计划的村民拿着摄像机如获至宝。2010年,他发起了“民间记忆计划”,让80、90后的青年返回到自己的村子,去拍摄被遗忘的历史,去拍摄“与自己有关的记忆”,去拍摄经历1959-1961年三年饥饿时期的老人,这些纪录片打开了乡村的记忆纸盒,翻出了那些久远的往事。


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一群人的纪录片之路,他听见越来越多的声音。他从青年人身上获得巨大的能量,在和年轻人在一起拍摄的时候,虽然自己是老师,却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今天的年轻人是无畏的,是充满勇敢的。他笑称自己是一个走向中老年的人,或者迈向老年的人,现在正学习怎么样做年轻人。他告诉青年们:在今天这个自媒体的时代,不能只是做别人的粉丝,要做自己的创造者,在自媒体时代里面变成自创者是非常重要的。




周 迓 昕

“我自己不能成为艺术家,可以帮助别人成为艺术家,我自己不能成为好的设计师,可以帮助别人成为更优秀的设计师 ”



重庆资深营销策划人周迓昕以幽默的自我介绍开场,以《寻找》为主题,分享了他在生活、商业与艺术的探索之路。


在这个标签化的社会,似乎每个人身上都贴着各种各种的标签。而名字是他人生的第一个标签,“迓”寓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未出生之前父亲入狱,他从小就被赋予要朝着太阳奔跑要拯救家庭的使命。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多金”“暖男”等诸多的标签,让他一度认为自己是为了标签而活。10年前的商业危机,公司濒临倒闭,情感陷入低谷,婚姻岌岌可危。他身上的标签变成“自私”“伪善”“骗子”“loser”……他开始思考“迓昕”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别人能给自己贴标签。在他看来,迓昕是客观的,是冷静的,没有多余的社会符号的”,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2014年,在渝中区,在鹅岭的山坡上,在民国的印钞厂里,有一个地方提供给艺术家、设计师、商人实验的床,有跨界、自我、勇敢的人与他同行,他把这个地方取名TESTBED2。最后,周迓昕给青年人分享了两句话:拼尽全力,勇敢地贴上属于自我的标签;倾尽一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解发现真实的自己,让我们活出最真实的那一面。这大概就是知行者"醒着、走着、狂热着"最美好的诠释吧!





赵 星

“想要得到自己梦想中的东西,就要一步步垒宝塔一样去做,一步踩着一步爬上去,才会有人愿意看见我,无论是工作与生活、还是爱情与婚姻。



大学刚毕业时,她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干练的女强人。初入职场她没有自信,从小都被学校和父母推着走的她想为自己真正做些什么,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旅。从一开始的1000字到每天坚持下班写作到凌晨。下班后写作坚持三个月之后,开始有了点点的汇报,开始被约稿,创造大量的点击量。她遇到了和大多数青年人一样的困扰,在家人的不支持,同事的误解依然坚持创作,她历经艰难完成自己台湾自由行的梦想,写下台湾自由行历史上第一本民间自由行的书《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名声大震,又因为一些琐碎的因素被限制入境……


在下班的这条路上是艰难的,很多人由于时间、精力和体力的问题,没办法坚持,而她坚持了7年。第一本书出版的时候还是单身,第二本书才买了房子,第三本书的时候结婚,第四本书的时候生了孩子,从23岁开始,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一个自己热爱的事儿,她幸运的度过自己无所畏惧的青春。也许在成功的时候,很多人看不到你的辛苦,会看到你轻易而举的运气。但是没有关系,像当初最开始的时候一样,知道自己是谁,坚持下去。





廖 嘉 展

“我们是在创造一个灾后的复兴,希望通过社区营造,来完成地震之后的转型之路 ”



台湾社区营造的大咖廖嘉展将他的社区营造之路娓娓道来。86年,进入台湾文学界最重要的一本刊物《人间》杂志,在多年的记者工作中,他看见了台湾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在多番思考后,89年,他勇敢的离开台北到达埔里,追逐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理想,让进步的理念进入到社区里。99年创办新故乡文教基金会,推动可持续社会的发展进程,却遭遇台湾百年大地震,面临拆迁的命运,他带领贫穷埔里桃米村进行社区重建,在这个青年人下定决心要逃离的土地上,他们对社区资源进行盘查,从整个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到生态社区的建立,桃米村发展社区生态旅游,提高村民经济上的收入……. 经过不断的努力,桃米村从一个穷得连鬼都不去的地方,成为台湾乃至世界范围内社区营造的典范。


在他的带领下,人们找到对自己土地的认同与自信。2008年他主导修建了日本地震重建经验的交流平台,让新故乡由非营利组织转型成了社会企业。2010年,他将桃米经验扩大到乡镇区域,驱动生态城镇的发展。从廖嘉展的分享中,观众感受到了他对脚下土地深深的热爱,他是讲求实践的文化工作者,一直不停地寻找着台湾社区良性发展的路。他说道: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一群人的梦想。




张 尧

重庆著名民谣音乐人




窑子说:民谣就在生活里 民谣没有表演 。现场他温暖低沉的声线,唱出了行走在异乡的温暖与孤独。


-十二月的白色夜晚/迷雾笼罩着看不清你的脸/我们说谎开始一个真实的故事/以为你仍活在那个不眠的城市/走过了多少地方几座城/没有你的地方都大雪纷飞

-还记得你对我说过你想留一地百合花香/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拥抱着阳光/可是你却无法忍受这座阴霾的城市/总有一天你会远走他乡





还有关于你的知与行












知者不惑,行者无疆

2016,让我们醒着,走着,狂热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